化州橘红为地理标志产品,又名化州柚、化州仙橘,为芸香料植物化州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,中药商品习称化州橘红、毛橘红。主产于广东省化州地区。
地理分布:
除了化州产橘红外,中国的一些地区也产橘红,其中樟红系产于浙江黄岩地区的橘红;建红其形呈长条薄片,色紫红,主产于福建闽侯;温柑红主产于浙江温州,其片薄圆而小;沥红产于衢州,色橙黄带青,久贮过夏则变灰黑,较次。在全国各地所产的橘红,以化州橘红为主,药效也以广东化州产的为佳,医药着作所记载的橘红或"化橘红"就是指化州橘红。
橘红等级:
现橘红商品均分等级。橘红商品以片大而薄,色橙红,质油润者为佳。以毛多而居佳。化州橘红有"正毛化橘红"和副毛化橘红"之分,据药理分析,"副毛化橘红"的药效是"正毛化橘红"的50%左右。
药理:
橘红能理气化痰,健胃消食,用于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满,疼痛、恶心呕吐、不思饮食之证。因其性偏温燥,故对寒湿阻气者效果更佳,常配苍术、厚朴同用,如平胃散;偏于中气虚寒者,常配党参、白术、炙甘草同用,如六君子汤;用于痰湿阻滞之咳喘、痰多而稀白、胸闷不适等证,常配半夏、茯苓同用,如二陈汤。在滋补药中稍佐该品,能醒脾助运,便补而不滞、滋而不腻,更好发挥滋补药的功用。
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,它含有挥发油、肌醇、维生素B1、黄酮甙等,能促进胃液分泌,有助于消化;能稀释痰液,有利痰的排出;还可降低胆固醇、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,以防止微细血管出血。
性状:
化州柚呈对折的七角或展平的五角星状,单片呈柳叶形。完整者展平后直径15~28cm,厚0. 2~0. 5cm。外表面黄绿色,密布茸毛,有皱纹及小油室;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,有脉络纹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不整齐,外缘有1 列不整齐的下凹的油室,内侧稍柔而有弹性。气芳香,味苦、微辛。柚:外表面黄绿色黄棕色,无毛。果被柔毛,果皮比柚的其他品种厚,果肉浅黄白色,味酸带苦,不堪生食。果期10-11月。
化州古时荒凉的地方,瘴气较多,民众多患痰饮。相传有罗辩者,怜悯民众苦困,种橘于“石龙”城内,所产橘红,消痰化饮有神效。明、清间,州人在州城建“华严庵”纪念罗辩,庵门楹联云:“韵事忆当年,橘树千株经手植;仙踪留此地,茅庵一所寄身栖”。明万历年间(约于1600)编纂的《高州府志》“药物”目中已有化州橘红的记载。清乾隆、道光版《化州志》对化州橘红的记述,除有传说、药效、价值、辨伪、土壤、气候、种护、采集、加工、上贡、产地及标图外,还有大量歌颂化州橘红的诗文。
清代中叶,全县种植橘红300多亩(约1万多棵)。清末民初,因战火频仍,加之当局只顾索取,不问生产,橘红受损更大,至1949年,全县仅存30多亩(约2000余棵)。新中国成立后,人民政府于50年代拨出专款,以复苏旧橘园,开辟新产区。1962年成立县橘红生产办公室,并委托药材公司主管橘经生产、加工和收购销售,橘红面积逐年扩大,70年代初,全县橘红发展至3000多亩,1985年增至8500亩(约17万棵)。县人民政府又组织了中药学行家对化州橘红进行系列的研究。为挖掘地方生产优势,1987年赖家园橘红制品厂扩建为中药厂,职工由原20多人增至100多人,生产橘红系统药品,进一步发挥橘红在医药上的作用。1988年该厂批量生产橘红系列药品。
9.4万浏览
15.1万浏览
12.4万浏览
12.4万浏览
15.5万浏览
11.2万浏览
16.3万浏览
9.8万浏览
14.1万浏览
41.8万浏览
9.8万浏览
8.1万浏览
19.5万浏览
11.7万浏览
33.1万浏览
11.3万浏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