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民族特别喜欢喝青砖茶和花砖茶,视砖茶为饮食之上品,一日三餐均不能没有茶。
传说,成吉思汗时期,蒙古兵出征无须带更多的粮草,有了砖茶,便等于有了粮草。人饮砖茶水,耐渴、耐钒、精神爽快;马食砖茶渣子,胜过草料之功能,日行百里,无疲倦之样。蒙古民族通常饮用的砖茶中,最为受欢迎的是湖北所产,带有"川"字记号的砖茶。他们用砖茶熬制成茶水,蒙古语称"哈日茄";奶茶,蒙古语称"苏台茄";酥油茶,蒙古语称"希日陶斯台茄";面茶,蒙古语称"珠通茄"。
若要有客人至家中,热情好客的主人首先斟上香喷喷的奶茶,表示对客人的真诚欢迎。客人光临家中而不斟茶,视此事为草原上最不礼之行为,并且将这事迅速传遍每家每户,从此不斟茶之户的名声衰落,各路客人绕道而行,不屑一顾。如若去亲戚朋友家中作客或赴重大的喜庆活动,要是带去一块或几块砖茶,那将是认为上等礼物,等于奉献"全羊"之礼品,不仅大方、体面、庄重、丰厚,而且可以赢得主人的赞誉。
蒙古民族喜好砖茶之习俗,究竟源于何时,无法考证。但是,在历史上砖茶得宠于蒙古族人民,据记载,清朝康熙时代,内地一些商人携带砖茶、米面、布帛杂物等到蒙古腹地,易去蒙地各种物产。其中除以米面、布帛直接易皮毛外,其余杂物均以砖茶定其价值。砖茶有"二四"、"二七"、"三九"之别。所谓"二四"者,即每箱可装二十四块砖茶,价值约三十三元(银元),每块砖茶重五斤半,价值一元二、三角。"三九"茶则每块约价值六角左右,亦当做一元币通行。有时,砖茶价值急剧提高,一些商人深入偏辟地区以较少的茶,换取较多的畜产品,以一块砖茶,换一只羊,一块砖茶易去一头牛的事屡见不鲜。从那时起,草原上就产生了以砖茶代替全羊馈赠亲戚朋友的习俗。在草原上砖茶才逐渐失去了取代货币的资格,恢复其饮料的本来面目。
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,他们还摸索出丰富的熬茶技术。熬红茶是将无杂质的水,用铜质家具煮沸,然后把捣成粉状的茶放入,再放入少许食盐即可饮用。这样的茶,清香扑鼻,维生素不受破坏,有很强的消化作用。
煮奶茶是将在已经熬成的红茶里,放入适量的牛、羊鲜奶,使茶的红变为乳白色即可。奶茶有浓郁的奶香味,可口绵甜,增加食欲。
酥油茶是在已经配制好的奶茶里,再适量放入酥油、红糖即成。这种茶在隆重的场合上饮用的较多,民间一般不多熬制。
面茶的熬制方法较复杂:先将青棵面或麦面用油炒熟,再把事先熬好的红茶澄清倒入,搅动后成为比奶茶略稠为宜。面茶既当茶又可当饭,是牧民冬季食用的茶食。这些种类繁多的茶,独具风味,细细品尝起来,真是一种特殊的享受。
19.5万浏览
4.3万浏览
46.1万浏览
6.6万浏览
20.5万浏览
16.6万浏览
7.4万浏览
11.9万浏览
6.6万浏览
41.8万浏览
30.3万浏览
13.7万浏览
24.4万浏览
11.5万浏览
15.1万浏览
13.1万浏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