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坑石蛤

健康养生717浏览

简介

石蛤与田鸡相似,而石蛤只能生长在山坑有水的地方,皮色与坑凼石头相似,故叫石蛤,极补阴肾,据名老中医介绍,小儿肾亏、夜多小便、流淡汗极有效,很多乡间医生还用来治白喉、食道癌。石蛤有多种食法,汤、蒸、炒、火文均受欢迎。
形态特征:
石蛤,属脊椎动物门,两栖纲,无尾目,蛙科,蛙属。石蛤体大而肥壮,比普通青蛙稍长略大。一般体长7~9厘米,雄蛙稍大,皮肤较粗糙,头宽扁,略呈三角形;眼圆而突出;鼓膜明显;鼻孔小,口大;背部一般为墨绿色或黑褐色,有黑斑;身的两侧淡黄色;腹面淡白色。背部中央有浅色脊线一条,有两条背侧授,背面有若干成行排列的窄长疣,趾间全蹼。雄性前肢特别粗壮,胸腹部满布大小黑刺疣。成体背面多为土棕色或浅酱色。上下颌有显着的深棕色或黑色纵纹。两眼间常有一黑横纹。背部有不规则的黑斑。四肢背面有黑色横纹。咽喉部棕色花斑较多。瞳孔菱形,深酱色。
生活习性:
石蛤一般春、夏、秋季栖息于山坑小溪的石洞中;冬天,潜伏在草丛中过冬(冬眠)。繁殖季节在5-8月卵产于小山溪瀑布下水坑内,粘附在石上或植物根上。石蛤在傍晚时爬出洞穴,在山溪两岸或山坡的木草丛中觅食、嬉戏,异常活跃。白天一般伏在洞口,或潜伏在草丛伺机捕食。石蛤的食物以动物性为主,其中以昆虫及其幼体占大多数。幼蛤期的食物主要是蚊虫、阳春山坑石蛤小型昆虫及昆虫幼体等。至成蛙期,其食物范围很广,如昆虫、蜈蚣、蜂蛛、马陆、蜗牛、螺蚬、虾、蟹、杂鱼、沙鳅,以及蚯蚓、幼蛇、小型鸟类等。
食用功效:
石蛤,肉质细嫩,营养丰富,味道鲜美,是一道上等菜肴。石蛤最主要的成分为蛋白质,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,胶原蛋白等。阳春当地荷叶石蛤特别出名“荷叶石蛤”清香味美。石蛤极补阴肾,据名老中医介绍,小儿肾亏、夜多小便、流淡汗极有效,很多乡间医生还用来治白喉、食道癌。石蛤有多种食法,汤、蒸、炒、均受欢迎,不过笔者可不敢吃哦,无缘美味。

保存到手机

相关菜谱

热门菜谱

今日推荐

午餐推荐

延伸阅读

都翻到这了,就安装个香哈菜谱吧>>